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李漢鵬談從匾額看雲林(一)

匾額,通常是木製,懸掛在廟堂等建築物大門的正上方,上面記載著文字。依照上面所載的文字不同,性質也大不相同,有些表達感謝之意,有些是紀念性質。在我們身邊其實有非常多的機會可以接觸到匾額,不管是在廟宇、民宅、店鋪、甚至是教堂,只要經過細細考究,就可得知當時的時代背景,為什麼要提這些字,以及文字背後的含意是什麼。

本支影片由雲林記憶Cool說書人李漢鵬主講,精選了雲林縣特殊的匾額,例如西螺福興宮於乾隆年間的護國庇民、為雲林能夠找到最早的匾額。另一塊在北港義民廟中的旌義匾額,為乾隆皇帝為了褒揚平定林爽文事件的犧牲的義民而賜與的御匾。

李漢鵬,彰化福興人,大學就讀台灣文學系,畢業後進入台北教育大學就讀台文所,專研民間信仰文化和老匾額,多年來在雲林20鄉鎮做田野調查,累積豐富的田野經驗,2018年初開始擔任為虎尾雲林記憶Cool說書人,每週六下午固定主持「雲林講古」節目,分享雲林地方史和傳說故事。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自行整理
  • 創作者
    錄影:社團法人台灣公益CEO協會;主持人:李漢鵬;演講者:李漢鵬
  • 時間資訊
    錄製日期
    2019/01/05
  • 媒體類型
    影片
  • 時間分期
    民國戰後時期/清朝乾隆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 地點
    錄製地點
    雲林縣虎尾鎮林森路一段501號 (120.4327643, 23.708708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