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額,通常是木製,懸掛在廟堂等建築物大門的正上方,上面記載著文字。依照上面所載的文字不同,性質也大不相同,有些表達感謝之意,有些是紀念性質。在我們身邊其實有非常多的機會可以接觸到匾額,不管是在廟宇、民宅、店鋪、甚至是教堂,只要經過細細考究,就可得知當時的時代背景,為什麼要提這些字,以及文字背後的含意是什麼。
本支影片由雲林記憶Cool說書人李漢鵬主講,精選了雲林縣特殊的匾額,例如西螺福興宮於乾隆年間的護國庇民、為雲林能夠找到最早的匾額。另一塊在北港義民廟中的旌義匾額,為乾隆皇帝為了褒揚平定林爽文事件的犧牲的義民而賜與的御匾。
李漢鵬,彰化福興人,大學就讀台灣文學系,畢業後進入台北教育大學就讀台文所,專研民間信仰文化和老匾額,多年來在雲林20鄉鎮做田野調查,累積豐富的田野經驗,2018年初開始擔任為虎尾雲林記憶Cool說書人,每週六下午固定主持「雲林講古」節目,分享雲林地方史和傳說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