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台中文山社大-走讀台中文化城

  台中號稱「文化城」,起自日本統治時期1921年「台灣文化協會」的成立,推展「以助長台灣文化為目的」各項文化啟蒙活動並留下很多文化地景。《走讀台中》的系列課程,在文山社區大學的協助下,輔導學員從「足」步踏查的課程中,深度體驗文化城的人文之美,並習得導覽解說的學識與技能。

  個人在1970年就讀台中師專,畢業後國教界服務也都在台中,視台中為新/心故鄉。教學之餘,看到台中市在快速的都會建設變遷中,很多精美的在地社區文化資產也跟著消失不見。也因為曾經協辦市府教育局《鄉土教學活動》教材編輯的因緣,而興起「文化資產保存維護」的研究興趣,並視為終身第二職志、循序推展之。這些年樂見「社區學校化」、「學校社區化」的教育理想,在各社區大學和各級學校教育活動中,繼續推動、產出績效。

  本課程除介紹台中市文化資產外,也積極鼓勵學員參與社區公共議題,讓環境意識、文資保護之公民素養深植人心。透過學員自我介紹和舉薦,遴選出班長與核心幹部,形成班級網絡中的主軸,配合課程發展讓學員在社區參與、對話與互動的過程中形成緊密的社團家庭。透過實地走訪培育在地人才,強化社區人力資源。多年來已有多位學員繼續成長,進大學、研究所深造;學員張崴耑老師活化社區教材創新教學,榮膺全國師鐸獎;林凡瑜、楊若慈2位年輕學員,更將走讀教材轉化為故事繪本、小說創作,成為賣座的出版品。同時也鼓勵學員自行投稿本校《學海》學刊,已累計有12篇刊登,增進學員終身學習的成就感!

  《走讀台中》開展著你我的青春,就像一顆螺旋,由生活的東南區出發、旋向城中城來到中區西區北區,越旋越大的跨足大台中市山海屯各個區塊。這樣的「知識螺旋」課程架構,正如野中郁次郎(IkujiroNonaka)1989年在《知識創造的企業》書中提出的理論,實現另一個「臺中學」知識年輕化、創新知識經濟的可能;也是我在社區大學的期待:啟發愛鄉護土的社區美學、能夠「深耕台中、薪傳台中」。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黃慶聲
  • 創辦日期
    1970-01-01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