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台灣朋友們更加認識日本呢?以往至今的台灣對日本總是有種情愫牽引著兩國。但是總覺得哪裡不對,從日本傳來的料理變成台式日式料理,傳來的浴衣變成很特別的樣式,穿起來比較像浴袍,好多攤販的招牌充斥錯誤的日文,「送白包絕對不可以,太不吉利了,討厭的日本人!」......等等種種的聲音「餘音繞樑」啊。好多台灣朋友對日本朋友相當友善,甚至在日本有難時,是第一個義不容辭幫忙的國家,可惜的是,愛歸愛,但卻不了解自己所愛的朋友所擁有的文化及禮儀。就好比一對相愛的夫妻,愛是衝動,但要長久卻是需要了解並尊重彼此。最重要的是,要先了解自己,才能夠了解自己所愛的人。
「上課囉!」我說。
「老師,不要上課本啦,我們上旅遊!最好能夠帶團最棒!」阿姐舉手誠心建議。
「阿姐,別開玩笑了,乖,我們要開口說話。」我咯咯咯一直笑。
我們上課時像日本能劇「無」的境界般,不斷了解日本文化,如同陀螺高速運轉至像靜止;我們玩耍時如同用生命踩出佛朗明哥舞蹈般熱情,綻放一朵朵鮮艷欲滴的玫瑰。我們不用花錢就可以學到正式的浴衣穿法,還穿得好開心,笑得合不攏嘴,心想:「天啊!全世界我最美了」;不用到日本預約,就可以體驗茶道;不用絞盡腦汁花大錢就可以了解日本文化、日本禮儀,但是總覺得心空空的,空虛寂寞覺得冷。於是展開了我們一連串地吃喝玩樂並順手將自己所學奉獻給鄉親父老們。
大家秉持:「不要想太多,把自己的位子放低一點,心大一點,付出多一點」的信念。就算老人家不會日文那又有什麼關係?交給我們,我們可以彩衣娛親,代替平時因為有自己的家庭、工作而無法時常陪伴老人家的兒女,獻上日本老歌讓老人家們思想起,看到他們的笑顏綻放,一切都值得。會不會日文不是重點,而是人與人之間的心靈交流才是根本,才能吐得出一番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