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嘉義市社大-人文攝影學程

  閱讀到1994年普立茲「新聞特寫攝影獎」/凱文・卡特(KevinCarter)之《飢餓的蘇丹》,內心無比感動與受其啟發,我難以想像一張照片竟能夠拯救數百萬饑民,當時即覺醒到在創造美學價值之時,攝影存在著無限大的社會實踐可能性。

  2011年在嘉義市社區大學授課至今,如何能做到「攝影超越攝影」,始終是我在課程發展的思考核心。我經常自問自答著,如何使攝影課程不侷限是影像技術的學習平台,它亦是公民意識的實踐工具,以及是一種從課程到社區、社團、社大、社會的社教發展模式與進程。

  「自我超越機會」是我認為在社大任教至今所獲得的最大好處。唯有老師不斷地保持自我超越之心,及鼓勵與帶領學員經由課程去追求自我超越,更大的人生價值才能被創造,終生學習制度才能夠真正被落實。於課程實踐上,專業內容和潛在課程都須兼具(例:閱讀跨領域的影片、文章),其中又以哲學修練最為重要,好比是攝影的哲學思考,它將引導學員去學習挖掘內心世界的圖象,且連結到社會的現實中,學員在不同主題活動驅動下,集體去創造美學、親近土地、豐富人文、紀錄社會,讓攝影課程延伸出多元價值。

  學員們雖因共同的學習興趣而來,但多數卻抱著體驗心態,學習參與往往短暫到一、二學期,導致許多熱門課程無法持續或擴大。因而,以建立共同願景來延長學習時程,集合不同期別學員成為持續且主動的學習社群,更加必要。

  攝影者以追求影像的真、善、美、新之完美生產為目標,然其價值仍屬個人目的為要,而攝影如何超越攝影,進程即把攝影的個人需求層次提升為社會需求層次,使課程連結於社會需求,著力在培養學員的公民意識及公民責任感,攝影學習因而生產出碩大無比的意義價值,而不只是拍攝出一張美美的照片。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黃朝陽
  • 創辦日期
    1970-01-01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