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楊平社大-客家民俗與禁忌

  我在另一週三晚間的課程連開了14年28期,我說已經掏心掏肺,江郎才盡,沒有存貨了,該停了,況且年紀較大,眼睛也不適合晚上開車出門,最後2017年6月上完停開。另外一些朋友看我停了課,說老師還有沒教的,晚上不教,那就白天開課。還有什麼呢?有人說「禁忌語」,結果在餐桌上就敲定了這門課,開在週三早上,白天開課不易,何況這又是一門難以啟齒的專題,幸好有位熱心朋友的宣傳,終於在2017年9月開成。

  本課程開設之初,原稱「客家禁忌語探究」,內容涉及詈罵語、身體性器官或排泄器官名稱所組成的詞彙,又在白天,所以參與的學員不很多。經過一學期18週課程本該結束了,可是學員們的興趣逐漸濃郁,希望再繼續開設有關禁忌的課程,於是再延伸開設,課程名稱為「客家民俗與禁忌」,申請師大非正規學分課程認證獲得通過,到目前已經進入第二個學期,人數增長30%,成為16人。經過十幾年來社區大學與學員相處的經驗,深思社大課程要開設成功延續,除了教師本身學識與風格條件外,必定要努力班級經營,活絡班級學員互動,平時要把學員當作朋友,互相尊重,關心學員平時需求,學員有疑問或私人請求,一定要誠心幫忙。

  和學員搏感情,有時要黏,有時又不要太黏。每學期必定要實施一次以上的戶外教學,社區參與,使學員對本課程更加有興趣。每次戶外教學或社區參與,都是由班長召集,學員討論決定,鼓勵每位學員創造課程,如本學期參訪楊梅地區武秀才及富岡呂家文史,便是透過班上學員熟識者主動聯繫。學員來自各種不同社會階層,術業有專攻,上課能夠多加討論,有時學員是我們的老師。另外則是對志工、班長的委任,處理好他們之間的工作聯繫,是整體學習社群推展進步的動力。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徐貴榮
  • 創辦日期
    1970-01-01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