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受邀到屏南社大開課,課名是「台語之美」,顧名思義是要把台語聲律及用字之美讓學員們感受得到!
民謠的七字也詩屬通俗文學,最忌諱落入流俗,因此課程採用讀古典詩詞讓學員打好古文學底子,在課堂教大家用典雅的讀音讀熟摘選的詩經,再把意思轉為七字也詩用恆春民謠來唱,班上學員用自己家鄉的民謠唱著古老的民謠轉化過來的七字也詩,是課堂中的亮點。喜歡寫七字也詩的,也不斷創作自己的作品,全班同學就這樣一起唱著自己寫的作品,唱著家鄉的民謠,唱出快樂,也唱出全班的融洽,用七字也詩「記錄恆春、唱恆春」!
本班學生來自半島不同社群成員,成員不乏社區解說員及生態導覽員,在鼓勵大家共同創造與社區生態相關的七字也詩時,彼此交換著心得與經驗,更提供社區植物的異同、諧音及有趣的故事,讓身為老師的我也從中得到不少的知識,這種落實在「社群學習」中的教學相長,真是彼此生命中重要的一頁!
10年來,我也一直鼓勵學員們走出課堂,把學到的七字也詩、古典詩分享給鄉親、朋友,讓大家都能感受台語之美,也願意跟著唸詩,讓恆春除了是民謠的故鄉外,也是詩的故鄉,讓來恆春的遊客感受到恆春是個「處處有人會唸詩」的地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