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2018年在地的花蕊》:當我們「學」在一塊

  經過在全國各地社大的實踐,我們終於走到這一步。

  社大20年的發展之路,我們一邊承襲著傳統課堂給我們的規訓,一邊在實踐中摸索我們的道路。起初當我們企圖凝視課堂現象時,我們還談著「教與學」,我們想知道老師怎麼教,同學們怎麼學。如今我們已經看見,學習不在於老師怎麼教,學習不在於學生怎麼學,學習發生在師生相遇之間,更精準地說,學習發生在關係中。學習的發生已告別「教與學」的年代。

  社大的課堂是一個共學的課堂。「共學」不只是剛好一群人在一起學習的現象,共學有其深刻的意涵,共學是關係的化學反應。在共學關係中,老師與學生的界線變得模糊,上課與下課的界線也變得模糊。

  今天,我們把這個共學關係稱之為學習社群。學習社群不是一個固定的群體概念,更不是指涉一個定型化的組織。學習社群指的是一個在不斷地關係發展過程中的學習有機體。學習社群中的成員在一起,成為彼此學習與成長的支持力量,他們之間相互成為彼此成長與發展的環境。

  學習社群是個成長的環境。所以,有越來越多的社大資深老師,體會到一個事實:班上能有一位好班長,或是一兩位熱情活潑的學員,比起自己的努力投入,更大程度地決定了能否帶出一個好班級。老師不再只是知識的提供者,而是學習環境的組織者。老師帶領著學員一同投入到共創學習環境的組織工作中。

  於是,新的知識解放發生了。我們在乎的不再是知識本身,而是我們之間共創了什麼樣的學習關係,因而讓學習發生。新的知識解放,是知識性質的解放、是知識生產的解放、以及知識生產關係的解放。

  邁向社大2.0,不只是教育工作者的社大2.0,而是團結所有成人學習者的社大2.0。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李易昆
  • 創作者
    李易昆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8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