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春,松山社大正式成立茶藝社,也開啟了個人由因愛茶、習茶、教茶而邁進社團指導老師的里程碑。猶記第一年,為了讓報名不足額的茶藝課延續下去,我們成立了社團,在找不到師資的情況下,每個人都認領了一個主題,自學、自己到外面受訓,再回到課堂上將茶學分享給大家。十四年過去,我們結合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用創意和趣味,把茶文化的內涵與精髓分享給更多人。
有別於印象中的喝茶,茶道涵蓋了多元豐富的知識,舉凡茶種特性、功效、養身…等都是涉獵的範圍。更把生活美學融合其間,並在這當中體悟人與人相處的道理。
在社大的學習之路,是我退休之後的生活重心,快樂學習之餘還結交益友。除了持續參與志工社服務人群,我也延伸這樣的精神在茶藝社的共學中。我們以「服務」為茶道研修的實踐方式,如同古人的奉茶文化。細細品味,在簡單一杯茶中蘊含了多少人生的道理?這樣的想法,在「人生好茶味」課程榮獲「生活藝能類優良課程」等各獎項的鼓勵後,使我們更加肯定以「茶文化」讓社會更美好的初衷,也更增添以「茶」服務人群的動力。
茶藝課從滿足「口渴喝茶」之基本需求,學習茶種知識、泡茶等技藝開始,進而往「養生喫茶」、「怡情品茶」的身心調養精進,這也是我們以茶文化參與公益活動的主要訴求,而「修身悟茶」則是同好們自我提昇持續追求的方向。有如在社大的學習,因不同的人生階段與需求而有不同的選擇。在品嚐到其中的甘甜之後,又將化為追逐下一段精采風景的能量。
而這樣的路程,也體現我們的服務中。多年來松山社大公民周茶藝社總不缺席,為的就是把一杯溫暖的清香送到所有師生的手上,讓大家在知識的殿堂中感受到人情的豐厚。近年來協力許多學校的茶道推廣活動,看到師生們認真地細細品茶,讓我們深覺努力沒有白費。而今年首度結合夏令營推動品格教育,看到學童在學習茶道後把手沖的茶端給自己的父母、師長,更覺得意義重大。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體現了茶在東方文化中對於生活的基本觀照,甚至展現了華人特有的人情味,並能進一步發揮公益價值。「茶好客自來」,在社大研修茶藝,讓我們深深感受美的品味存乎一心,學習的價值隨處可展現,也期待更多人能一同領略這份由學習所帶來的生活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