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旗美社大-小型農業機械保養與改良

  米廠前、欖仁樹下,幾張板凳隨意擺著,引擎聲此起彼落,柴油的氣味不時飄散。有的時候會有農友來聊天、辦事,或者只是經過就停下來看看這群人在搞什麼鬼。這就是旗美社區大學「小型農業機械保養與改良」的課程實境。

  課程中的學員幾乎都是農民,有多年經驗的老農、剛入行的青農,也有台大園藝研究所的碩博士,他們希望能將所學回饋農業現場,其中一位林孟姿學員,在一次的訪談中,被問及修課原因時回答:「農機故障送修,常常要三天以上,甚至一個禮拜才能修好,但是一個禮拜對農人而言,是很大的延遲!」課程依循著在地生活而長成,農機課是最典型的例子。但到這裡,故事可還沒結束。

  有次探課員在課堂時,有農友問到石灰硫磺合劑的相關問題,和台大園藝所的學員們討論過程中,其他農民馬上靠了過來,甚至有人猛作筆記,一再確認比例和使用方式。「何不邀請他們來開設『友善農法』的課程呢?」探課員馬上有了這個想法。於是2015年開始,社大開設了「友善農耕心境界」的課程,最初以巡迴為目標,歷經了美濃南隆、杉林、內門,後來也規劃農場實戰課程,到了2017秋季班,則以番茄為主題,讓學員實際操練。而到了這個地步,想不到故事也還沒結束。

  「做友善農是很孤獨的啊!」一次到高樹棗農陳大哥的農場上課時,大哥從心裡掏出了這句話。面對轉型困難、長輩不理解等困境,大哥說還好有社大,除了知識,還連結了農民,讓農友們能夠互相支持,也才能走得更遠。每每談到農機課程,總是無法不提到友善農法課。從在地需求長出農機課,再從其中萌發友善農法課,發展至今,這些課程最珍貴的也許不是大家在課程中學到的知識,因為來社大學習,從來都不只是獲得知識而已,而我們也知道,故事還沒結束呢!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陳光輝
  • 創辦日期
    1970-01-01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