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特別想學的課程,只要能出來走走看看,就很開心了。」
「我和音樂沒有緣份,看到小巧可愛的烏克麗麗,想說該給自己一個機會。」
「我不知道該和兒子聊些什麼,如果我會彈一點吉他,也許就有話題和他說說。」
學員開啟學習之門的原因,遠比教師所能猜想的還多,如何滿足主動學習者的各式動機,是社大教師永遠的艱難課題。與動機同時交織的,還有學習者大異其趣的個人特質與經驗背景,清楚預告了單一教學設計模式無法竟功的事實。
知識面向無遠弗屆,端看教學者是否敏覺相關視角,再依學員狀態決定取用哪些方式傳遞核心概念。教學訊息對學習者必得有意義,方能被理解被接收,透過多元感官策略提供思考、實作與想像,自能讓收訊者各取所需。更具效能的師生互動,則是在學員知覺困難的當下,給予具體引導,讓學習者解決自我困境,甚至在難處提出之前便已預知並備妥因應策略。教學歷程最迷人之處,無非是每節課的獨一無二。同樣主題在不同學員組合的課堂中,向來是不盡相同的進行方至,即便同樣班級在不同時刻,也隨著每個當下而有各種互動風貌。一如人生的瞬息萬變,變化才是唯一不變的真理。
當社大老師是世界上最難的事?是啊,真的好難。在挑戰中享受彼此的成長風采,是幸福之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