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斗六嘉東北天宮彩繪初探

這座深具古風的宮廟在斗六市嘉東里,除了整體造型古樸之外,更因保留了鹿港彩繪師郭新林在 1946年所作的原貌,而讓它具備了人文藝術的價值。

郭新林,鹿港人,出生於1898年卒於1973年,出生在彩繪世家自幼受環境薰陶,1915年十七歲隨胞兄郭瑞麟學畫,1920年為埔鹽慶餘堂施宅新居彩繪,使用鹿津煙秋氏、鹿溪漁人、鹿津叟石、松石山人等筆名落款。郭新林自1920年起到1971年間的作品,曾有兩個時期明顯減少:1924年到1930年這六年間是第一個空白期,再來就是1940年鹿港元昌行之後間隔十一年,才在1951年嘉義吳鳯廟,在這段十一年的空白中,目前只找到郭新林在1946年秋季斗六嘉東北天宮的作品。

1946年,台灣正處於新舊政權交替的窘境。各地發生衝突事件如新營事件、員林事件、布袋事件,霍亂暴發流行,政權交換。從語言風俗文字的改變到政策的重新學習、通貨膨脹、秩序的重整,再再考驗長久生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在北天宮裡畫師不止一次寫下宮名在落款之中,益發顯其非凡的歷史價值。郭新林在這裡所選用的畫題,有蘇軾北歸,木蘭從軍,群英大會,馬躍檀溪,隆中對策,完璧歸趙……等等。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1、自行整理調查 2、《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李乾朗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合書/蔡雅蕙/民國98年9月9日版 https://reurl.cc/62aW8d 3、部落格微曦山房雜記/藝匠群英(26)郭新林 郭福賜https://reurl.cc/4gkrm3
  • 撰寫者
    郭喜斌
  • 創作者
    拍攝:郭喜斌;重製:郭喜斌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05/05/12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昭和年間/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