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菸樓與菸葉

這樣的畫面在雲林已經消失很久了,如果再來一次如何?現在5年級生的農友說,最好不要。為什麼?他們還留有當年烘菸葉的記憶,不只是辛苦而已,根本不是人幹的活。

烘菸葉要控制火力和溫度,太低、太高都不行,烘掉的菸葉得自己認賠,公賣局不收。但是當時是燒柴火,所以要控制溫度並不容易,而且只要一開始烘,就得全天守在烘菸室,注意溫度。一烘就好幾天,所以要有人相互頂替,不然沒睡覺會受不了。那時年輕很重睡眠,想睡又不能睡,很痛苦的。

照片中的菸樓看起來像是兩層樓,不過上層的通氣用,屋簷下的木頭是烘菸葉時的柴火,平常就得先準備起來,不然開始收再來弄會來不及。菸樓外面則是滿滿的菸葉,還沒採收,要等公賣局的人來看過。以前誰可以種,誰不能種,能種多少分地,要種多少株,是由公賣局決定的。所以他們也會來抽查,不能多種。菸葉的價格不錯,所以林內、古坑以前有很多菸農。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自行採訪整理
  • 撰寫者
    許逢麟
  • 創作者
    雲林縣政府新聞處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80/12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民國70年代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