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養豬專業區與覆皮式壓氣發酵法

有聽過「賣豬繳學費」?沒有就表示你還年輕。大概在民國50年代中期,鄉下生活雖然已經有改善,但是還不到「好」的地步,養豬是家庭副業,家裡有學生要繳學費,或是要結婚就得賣豬,所以豬隻是農戶重要的經濟收入來源。宋澤萊對於台糖大規模的養豬,把農戶這種收入來源都侵蝕掉,很不滿。

一個家庭養個5頭豬,豬隻的尿糞處理不是問題,通常會堆著,然後等到田裡農作物收成後,就把這些豬尿糞用牛車運到田裡當基肥。很多人都還有著這樣的印象。但是大規模養豬之後,豬隻的排泄物就變成了環境污染源,也是一個必須要處理的問題。在民國73年四湖及口湖的養豬專業區以覆皮式壓氣發酵法,利用豬糞尿進行發酵來產生沼氣,供應農戶燃料和發電。這種方式被台灣區雜糧發展基金會認為是當時最進步而有效的方法。

所以縣長許文志和省農林廳長余玉賢在四湖、口湖養豬專業區視察過之後,決定要擴大使用。當時在雲林縣推動的最早,真正大力推動差不多在民國80年的時候。這種技術經過改進流程一直到今天還在使用,這也是當年雲林養豬專業區對台灣養豬業的貢獻。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1、 自行採訪整理
  • 撰寫者
    許逢麟
  • 創作者
    雲林縣政府新聞處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民國70年代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