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台灣陶瓷產業遷徙見證者 林國華

台灣陶瓷產業遷徙見證者 林國華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台灣陶瓷產業遷徙見證者 林國華

日治初期,北投陶業即迅速發展,松本龜太郎(1864年-1918年)由溫泉的經營者,轉而投資「北投窯業株式會社」。其後繼者後宮信太郎(1873年-1960年),其「台灣煉瓦株式會社」的工場遍佈全島,使他獲得「台灣煉瓦〈紅磚〉王」的美稱。


後來北投的窯場,幾乎都是從「北投燒」和「大屯燒」所衍生出來的。光復初期,北投承襲日治時期日本人經營的規模,從日人窯場出來的本地人也開設窯場 ; 一批從工礦公司出來的技師,以林國華與劉萬國為首,最初在今中和街的復興公園經營井泉窯業 ; 先後衍生出「永裕窯業」、「建興窯業(後來的王冠)」、「大裕窯業」和「北投窯業廠」等,專業生產馬賽克和三寸六瓷磚,奠定臺灣瓷磚業的基礎。


前身為「台灣窯業株式會社」的「工礦公司北投廠」廠房轉手,新的經營者就把工廠結束,改建住宅出售。由於1977年台北市政府下令禁採北投土,原窯場業主許海水、陳泉興和林國華等遷移到鶯歌。


1953 (民國四十二年)年九月十一日,許坤山創辦「建興窯業廠」(「皇冠窯業」的前身),出產戰後第一片台灣本土磁磚。許坤山自創本土第一個磁磚品牌「王冠牌」。1958年林國華,設立大裕窯業廠為國內第三家建築磁磚工廠,即三環窯業公司的前身。自此以後磁磚工廠,逐漸增加發展日盛 。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人物與團體
建檔單位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生年月日/時期
民國/戰後時期
國籍
中華民國
撰寫者
鄭弼偉
性別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