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四湖鄉機械割稻

照片是民國78年7月10日所拍攝,地點是在四湖,在割稻機上操作的不是農民,是叫工代割的工人,包機器,這一區割完還要到下一區割。通常割一小區對他們很划不來,因為還要用貨車載機器,所以通常農民會聯合起來一起叫,這樣這種包人包機的代割比較會有意願。

四湖自民國75年之後才有機會辦理農地重劃,當時連續三年都有辦理,地點在溪底、飛沙、合和、五塊寮一帶,都與其他鄉鎮有接壤,也因為農地重劃後才方便使用機器代割。所謂農地重劃就是把農民的農地加以整合,零星可以合併成一塊,再修築灌排水、道路、水電管線,變成一種公共設施的概念。

農友吳立驊說,以前當兵來這裡助割,認識了現在的太太,退伍後就留下來從事農業。當時割稻都是拿著鐮刀,割完一天腰都挺不起來。之前還有阿兵哥助割時,只要聽到不是機器割的,就會躲起來,不會來幫忙。人工割稻已經很少出現在生活中了。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自行採訪整理
  • 撰寫者
    許逢麟
  • 創作者
    雲林縣政府新聞處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89/07/10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