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外傘頂洲造林

外傘頂洲造林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民國73年2月縣長許文志先向農發會申請在外傘頂洲種植防風林固沙,目的是希望外傘頂洲能成為雲林沿海漁船的中繼站,並且開發成漁業區,成為雲林漁業的重要據點。當時省農林廳認為計畫可行,也投入經費在此區造林,外傘頂洲瞬時成為國內的焦點。

不過外傘頂洲在當時是雲林外海的一塊陸地,由濁水溪泥沙在出海口處長期經過波浪衝打而形成的浮洲,穩定性低,又容易受到受到沙源和季風海流影響,因此初期雖然以大面積方式種植植物來覆蓋地表,但颱風一來,馬上受到衝擊,而且外傘頂洲逐漸南移也讓這些種植的植物無法生存。

在外傘頂洲植防風林或是開發成海埔地工業區的聲浪在民國90年以前一直沒中斷過,不過因為期間受到養殖業者的反對,以及環境保護意識抬頭,才讓這塊活的沙洲倖免於難,被開發淪為工業區的命運。照片是民國73年雲林縣府雇工在外傘頂洲造林的情形,一位當地的環境保護運動者提到外傘頂洲,就笑政府雖然屢敗屢戰,卻仍抱有不屈不撓以及人定勝天的精神。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資料來源
1、 自行採訪整理
撰寫者
許逢麟
創作者
雲林縣政府新聞處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84
媒體類型
照片
時間分期
民國戰後時期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