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火樣,民國16(1927)年生,公館鄉福星村人。父親以竹編為業,他也精通多種竹編技藝。為了家計,15歲到「福興陶廠」當了三年的長工,啟發他對製陶的興趣,也奠定基礎的技藝。戰爭期間為躲避「青年奉公」,18歲赴東勢白冷發電廠任雜役數年。光復後回到公館,隨著陶業逐漸復甦,他在「廣福陶器工廠」工作長達14年。
曾火樣說:「做硘有三種技術:一是水缸(土條盤築),二是福州車(中式腳踢轆轤),三是日本車(拉小坏),三種我都會。」在「廣福」,曾火樣專做硫酸窯、公賣局紅露酒酒甕;也會做福菜甕和金斗甕。民國五○年代曾在「福豐」、「福泰」、「臺灣窯業」擔任酒甕師傅。他自豪地表示:「『臺灣窯業』的印記都是我刻的,刻紋相反字都不用打草稿。」
後來轉職至以生產白瓷娃娃知名的「精華陶瓷」,先做原型雕塑,後來專注於「分片」製模。51歲與人合夥開設「弘裕陶瓷工廠」,後獨資設立「館南藝術陶瓷」,只經營五年。60歲時自學製壺,他的絞胎花紋壺、十二生肖茶壺,受到藏家的喜愛。曾火樣是老陶師中是少數轉型創作的陶人,民國84(1995)年入選「臺灣省美展工藝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