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銘銡,福州師李依五的長子,擅長手拉坏。李依五擅長擠坏,因此刻意栽培大兒子學拉大車,如果自己開窯設廠就不用另請師傅,受師傅的牽制。李銘銡從小跟著父親在各窯廠工作,8歲就跟父親身旁當助手,公學校一年級時就跟著父親在「公館窯」工作。果然李銘銡不負父親的期望,拉坏功夫一流,17歲就可以製作各種日用陶器,例如福菜甕、滷鍋,連大型的金斗甕都難不倒他。
22歲的李銘銡,和叔公李厚官到「新埔犁頭山」合租窯廠,但沒做多久就離開,到新竹關東橋黃華的窯廠工作。25歲,父親買下銅鑼老雞籠的一處窯廠,李銘銡接下經營的重任,與自己請陶師李吾俤、蘇玉恒、張信享,打拼了2、3年,最後賣給了張信享的岳父,轉而到「和興」擔任陶師。
民國66(1977)年,李銘銡、李昭清兄弟與羅源泉三人在西湖鄉五湖村開設「三合窯業」。後來羅源泉退股,改名「金慶窯」,李銘銡一直做到70歲才退休。如今有子李榮國繼承衣缽,「金慶窯」又改名「金龍窯」以生產大型陶器荷花缸、醋缸、酒甕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