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錦和,民國19(1930)年生。17歲到公館「廣福陶廠」當雜工,學成後到苗栗最大的「臺灣窯業公司」做酒甕,開啟陶師生涯。民國64(1975),苗栗陶業景氣低迷,他到「福星陶瓷廠」擔任鑄漿臨時工。鶯歌著名陶瓷廠「市拿陶藝公司」到苗栗招考師傅,邱錦和用「瓷土」拉了高度一尺三的坏體,錄取的機緣改變他的後半生。當時苗栗的師傅級陶師月薪約7000元,一到「市拿」薪水從一萬多元起跳,鶯歌師傅大多只會製作中小型坏體,只有他和另一位苗栗師傅徐啟灥能製作大型瓷瓶。
鶯歌使用「瓷土」,很難以擠坏法成氣形,邱錦和不像苗栗的大陶師傅用擠坏或以土管機、木模輔助成形,改用拉坏加「分段組合」法,一天加高一段,一支大花瓶分五段四天完成。邱錦和習慣每做一種款式就仔細筆記畫下,20幾年來累積厚厚的兩冊「圖稿」,有如「仿古瓷器」的武林秘笈。做過最大的花瓶高170多公分,採五段拉坏接合。最得意的作品是「扁壺」,還曾經開發過一款葫蘆造形的仿古瓷器,大賣以後在鶯歌處處可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