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雲林漁民捕養金寶螺

這張照片拍攝於民國74年5月10日,標題為漁民捕養殖物金寶螺,您沒聽錯,現代農業頭號大敵-金寶螺(又名福壽螺)在1980年代當過台灣水產養殖業的金雞母,曾經,一對阿根廷原種的金寶螺可以賣到5、600元,甚而有民眾花2、30萬從南美阿根廷買螺回來繁殖。

由於金寶螺繁殖力強,銷售市場很快就由盛轉衰,業者眼見無利可圖,索性把金寶螺棄傾倒水溝和溪流中,沒想到金寶螺找到生命的出口,迅速且大量蔓延。

說來,在金寶螺來台史的背後其實也隱含了一段美濃客家人移民南美的滄桑史,大約在70年代左右,富足的阿根廷吸引了大例的海外移民,當時的美濃人就是這樣一家帶一家,集體移民到阿根廷工作和定居,後來,有人發現了阿根廷溪流中的金寶螺,烹煮之後發現味道還不錯,漸漸的有人把金寶螺帶回台灣,最終造成難以挽回的局面。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聯合報
  • 撰寫者
    李漢鵬
  • 創作者
    雲林縣政府新聞處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85/05/10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