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台南區農業改場雲林分場第一期工程

雲林,素有「農業首都」之名,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於2015所做的農林漁牧業普查資料,雲林縣在農事及畜牧服務業占全國之15.4%,居全國首位。在雲林地方也流傳了這樣一個說法:「台北市民每吃三把空心菜,就有一把產自雲林。」反映了雲林在台灣的蔬菜生產佔有重要的角色。

但在1970年代末期,中央政府擬定區域計畫,決定將雲林縣列為農地區,卻引來雲林縣議會極力反對,分別在69、70年度否決執行分區計畫的預算,因縣議會認為唯有發展工業才能帶來地方的繁榮並增加地方的稅收。

隨後許文志縣長於民國70年底走馬上任,他認為雲林縣要脫離農業社會,在短期內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須朝農業發展的方向謀求改進,因此在他的任內大力爭取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於雲林設立所分場,以改良雲林縣農業生產的環境。

這樣的想法獲得省政府支持,在民國71年7月16日省農林廳趙元桂副廳長蒞縣勘查農改分場預定地,同年12月12日決定興建農改場分場,由省政府購妥用地,民國72年11月23日位於斗南鎮石龜里的雲林分場辦公廳舍正式破土奠基,本張照片即攝於興建第一期工程之時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1、 聯合報 2、 雲林文獻
  • 撰寫者
    李漢鵬
  • 創作者
    雲林縣政府新聞處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83/11/23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