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百里千尋土豆園耕學

台中市文山社區大學師生長期關注大肚山的生態保育議題,104年吳金樹老師帶領社大師生在台中都會公園旁,進行大肚山傳統農作復育計畫,選定三番-番麥(策略作物)、番黍(古早種高粱,台語音為ㄏㄨㄢ ㄙㄟˋ)及番稻(秫米陸稻,台語音為ㄗㄚ' ㄚˋ)為大肚山傳統農作復育計畫的三大作物。但因降雨量不足,栽種的作物收成欠佳,我們開始思考在極端不穩定的氣候下,社區能否提供安全的用水與糧食,是需要更多的關心與實踐。

2017年師生在大肚山用友善環境的無毒農法種植土豆,以友善土地的方式耕作,大家一起學習與認識先民的田野生活文化,以及居民對土地友善的利用與回饋大自然的恩賜。


105年學員自主成立『紅土菜頭共學社』,效法美濃好豆股東會以股東制共同承租牛頂頭水堀已棄作的農地,共募集32股;106年成立『百里千尋土豆學社』,栽種無毒花生,從播種、除草、翻耕到收割全程手作,深刻體認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發揮創意製作『酷夏夜食堂』全花生創意料理,相信土豆全身是寶。希望未來社大能以農夫市集的形式,協助推動大肚山傳統農作復育計畫。

藉由大肚山傳統作物復育與種植,學習與認識先民的生活文化及對土地友善的利用。透過尋找種子、覓地、親自下田耕作,推廣「從課堂到菜園、從土地到餐桌」的實作體驗。大肚山頂的看天園,真是良好的環境教育與食農教育的教學與體驗基地。

3/26第一次耕學日,完成抽籤配股,正式將土豆園的土地交給社友耕學,確立本次耕種之紅土豆園為1號地(面積1分半)。下半年度使用之都會公園南側用地為2號地(面積6分)。

配股編號索引及現場區域對應示意圖如下: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