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求生於大正六年(1917),性儉樸勤懇,少時入日人會社從事土木建築,臺灣光復後自立獨資開設筍山營造廠,承建國內多項重大工程,如羅斯福路、烏來發電廠等;亦曾任臺灣省營造公會理事長,力求工會組織清明及公信力。民國五十三年(1964),得地方父老支持,任臺北市議員(省轄市時期第六屆及直轄市臨時議會期間),為地方奔走,不遺餘力。
春求待人仁厚、篤行公益,民國五十二年(1963),任松山慈祐宮營繕組組長時,不吝貢獻營造專長,協力完成佛祖殿(後殿)。為健全慈祐宮之組織及體制,考慮一般宮廟之管理委員會未受政府監管、輔導之可能弊害,民國五十五年(1966),推動並完成「財團法人臺北市松山慈祐宮」之登記,使慈祐宮真正成為名符其實的「公廟」,以當時社會風氣而言,實屬遠見及魄力之舉,為慈祐宮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礎;此外,尚協助放生念佛會、東勢媽祖會、木柵忠順廟等宗教組織完成財團法人之立案登記。民國六十三年(1974),因政府拓寬饒河街欲拆遷原有路旁建物,為保存此一具歷史、文化意義之宮廟,春求偕地方長老周條盛、朱紫明、楊江英、林水勝、江安祿、王丁財、蘇溪俊、林朝根、李江中、程金源等人,共同發起擇購現今廟址建地(八德路四段439號),於安定社區民心居功厥偉。
民國五十五年(1966),春求得眾人推舉為財團法人臺北市松山慈祐宮第二屆董事長,並連任四屆,擔當重責直到離世。春求無時不以鄉親福祉為幾任,秉持信眾善款宜用於公益之信念,顧念在地子弟需求並響應政府「一區一圖書館」之政策,民國六十六年(1977),力主慈祐宮於虎林街購地興建圖書館,並于蒞年落成,樓高5層,藏書2萬餘冊,就此奠定松山慈祐宮長期關注地方文教之社區營造方針。
春求熱心公益,以身作則,數十年為一日,於民國六十九年(1980)辭世,享年64;子陳玉峰,秉承門風、克紹箕裘,現任松山慈祐宮董事兼總幹事,持續關懷松山十三街庄孩童的教育,於慈祐宮旁續建附設圖書館及兒童漫畫圖書館,民國九十二年(2003)落成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