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寺廟藝術-黃土水釋迦出山像

寺廟藝術-黃土水釋迦出山像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寺廟藝術-黃土水釋迦出山像

此作攝於正殿虎側,殿門前祀奉一尊釋迦神像,是台灣藝術史重要雕塑-黃土水的「釋迦出山像」。

龍山寺「釋迦出山像」一反台灣傳統信仰佛陀法喜飽滿的形象,黃土水花三年時間遍覽佛陀修道文獻,思考屬於台灣社會民間信仰面貌,最後創作出這件展現無限悲憫之情的苦修佛陀尊像。1945年臺北大空襲時此像原作遭炸毀,幸而魏清德遺孀完好保存石膏原模,1986年由文建會(今文化部)模翻再製銅像,重現給世人台灣宗教藝術頂尖之作。

大正9年(1920),25歲的青年雕刻家黃土水以一件牧童吹笛雕像,入選在當時象徵台灣人在國際上最高藝術成就的東京帝國美術展覽會,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台籍藝術家,也為在日本殖民下的台灣人出了一口氣,成為社會矚目大事。

1926年,魏清德親自委託艋舺出身的黃土水創作全新神像,獻給龍山寺,就是這尊「釋迦出山像」。學習西洋雕塑的黃土水,一生作品充滿台灣鄉土情懷,他的遺作「水牛群像」淺浮雕壁畫,是現在收藏在台北中山堂的國寶巨作。

黃適上,1971年出生於艋舺河岸露天歌場「河乃莊」,為台北知名文史工作者、業餘攝影家。黃適上鏡頭聚焦在地文化,從對家鄉的熱愛發出關注、探討與疼惜,以主觀的價值觀轉化為直覺的創作。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財團法人台北市艋舺龍山寺
撰寫者
黃適上
貢獻者
提供者
黃適上
創作者
黃適上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9
媒體類型
照片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