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眷村組成分子,大多是外省父親搭配本省媽媽的結構,曾住在桃園陸光二村的丁王金玉,家裡除了丈夫、孩子之外,還有一位能幹的母親。「因為家裡較窮,結婚後媽媽跟我住在一起,因為先生不會做菜,有時候三餐是由媽媽準備,煮飯的時候用木頭,因為木頭不用錢,村子四周圍都有免費木頭可以拿,爐灶則是由媽媽親手成一座,她很厲害,什麼東西都會做。」丁王金玉回憶陸光二村的生活,說道:「兩個哥哥沒讀書懶得做事,先生讓哥哥一起來住,一個丁種眷舍住一大堆人,沒地方睡覺只能睡地上,只好自己家蓋房子,一家八口全住在一起。」只是人多難免會起衝突,每當母親與丈夫之間起爭執,丁王金玉必須充當二人的潤滑劑,因此,她想出一個好方法,她說:「有一天上班回來,先生說我媽媽用臺灣話罵他,先生聽不懂臺灣話,我就跟先生說媽媽不是罵你,是跟你說事情,因為媽媽不認識字,只會吃飯,睡覺的國語,先生也只會睡覺、吃飯的臺語,有人問我先生在臺灣這麼久怎麼不會講臺灣話,我不是不教,是怕他們吵更兇。」丁王金玉談起先生,最佩服先生拼命工作照顧一家老小,與生俱來的包容力與責任心,讓她感覺真是嫁對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