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省主席林洋港巡視清水溪水庫壩址

台灣是個多雨但留不住雨的地方,因此也是水資源匱乏的國家。雲嘉南平原過去以旱作為主,直到嘉南大圳修築開通之後,農業景觀才有改變。不過即使如此,雲林缺水的現象與問題一直存在,也因而在民國39年雲林設縣之後,興築水庫的想法不斷,而這張照片就是省主席林洋港在任內期間視察濁水溪流域,聽取水利局人員簡報水庫計畫。

當時雲林縣政府的想法認為,清水溪草嶺地區曾有兩次大山崩造成堰塞湖,草嶺潭是天然水庫,因此函請台灣省水利局協助調查與規劃。當時調查幾個壩址包括過溪、雲帶橋、雙溪嘴、草嶺及全仔,其中全仔水庫被認為條件最好。

全仔水庫的規劃興建不但被雲林縣,也被省府認為重要的施政措施,可以一勞永逸解決雲林縣農業用水問題。不僅當時省主席林洋港對此很重視,前省主席謝東閔以及前行政院長蔣經國在任內都曾多次赴草嶺實際勘查,聽取工作人員簡報。不過後來因為此區土壤侵蝕嚴重,含沙量大,會影響水庫壽命,最後選擇湖山作為水庫建基之處。草嶺村老村長葉武義曾說,河川地10幾年後還是河川地,會崩塌的地方,以後還是會崩塌。當時沒蓋成全仔水庫讓雲林在921大地震中成了不幸中的萬幸,避開了如同1942年草嶺潰決的慘劇。

基本資訊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古坑
  • 撰寫者
    許逢麟
  • 創作者
    不詳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民國後戰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