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共築鐵汕渼記憶

鐵線里位於馬公內灣東岸,東臨澎湖水道,北鄰興仁里,南接鎖港里,與五德里相隔內灣南北對望,西瀕馬公內灣,擁有綿長的潮間帶海岸線。鐵線里以蔡、王、邱為主要姓氏,早期居民多聚落坐落在今201縣道西側和五德交界處之海灣北岸,因附近海域皆為淺水潮間帶,船隻出入困難,多數居民只能從事一些撿螺貝、撈海菜等採集性漁業。

鐵線里古代稱為「鐵汕渼」,乾隆時代改叫「鐵線尾社」,據傳因社區西側沿海往內灣延伸至現今清水宮前之海溝,於風浪平靜時因水深之關係造成海水顏色不同,海水表面形成如白色銀鍊蜿蜒而入因此得名。

106年社區進行初步資源盤點,發現鐵線社區有著豐富多樣的潮間帶生態資源。然而,生態多樣的潮間帶卻時常見到居民丟棄的螺貝類,且社區中壯年人口對於早期社區耆老的潮間帶討海經驗較為陌生,因此期望透過講師引領社區耆老分享早期自己討海的經驗,並透過藝術老師的教學,讓居民透過繪畫將心目中的鐵線,利用廢棄貝殼構圖於社區牆面。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澎湖縣社造中心
  • 創作者
    澎湖縣社造中心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19/11/10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