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迴鐵路通車前,尤其是民國70年代(1980's)以前,家用車不普及的年代,聯結東西部往來主要藉由南迴公路,而公路局的金馬號載著一批批移民,風塵僕僕地來到臺東打拼。民國48年(1959),臺灣省公路局推出「金馬號」,車輛是於民國45年(1956)及民國47年(1958)購入,車身左側綴有秋海棠鐫以金色馬匹浮雕一隻,為當時最舒適的客運車款。民國69年(1980),是金馬號營運的鼎盛時期,車輛總數曾高達458輛。同年,臺灣省公路局招募20位女性隨車服務員「金馬小姐」(舊稱「金馬號車掌」)。但此時仍是個保守年代,鮮少女性拋頭露面從事服務業,尤其是交通運輸業,但因客家婦女吃苦耐勞,所以早期金馬號小姐多數是客家籍。金馬小姐先決條件為身高163公分以上並擁有高中學歷。徵選過程須經過筆試與面試,一個月的美姿美儀訓練,才能執業;規定服裝則為藍色窄裙制服、船形帽與黑色肩包,主要工作為吹哨子協助司機倒車和靠站、驗票及服務旅客。月薪600元,為當時教師薪水兩倍,因而競爭相當激烈。而且此時十大建設工程還未興建,車子只能行駛於顛簸路面,對於穿著三吋高跟鞋執勤的金馬號小姐,不啻為一大挑戰。照片中的金馬號小姐為屏東客家籍的徐姓小姐。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