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光復前後大倉嶼的窮苦生活

本張照片是澎湖縣白沙鄉大倉嶼過去前往白沙鄉城前村的海路。位於澎湖內海的大倉嶼,宛如貝殼裡的珍珠,因此又被稱為珍珠島。但是直到民國四十年代漁船機械動力化之前,大倉居民的生活一直相當窮苦。1935年出生於大倉的陳木郡先生受訪時說,那是一天只能吃二餐,而且主食地瓜簽、甚至有時只能撈青海菜餬口的時代。因為只能依靠搖櫓討海,春夏天風平浪靜,可以搖櫓將漁獲搖到馬公市後窟潭(今重光碼頭),再肩挑到馬公販售。漁獲在馬公販賣後,通常就購買地瓜簽、柴火、生活民生用品再挑回來,搖櫓回大倉。可是一到冬天,面對嚴酷猛烈的東北季風,根本難以搖櫓往返,因此只能配合退潮走海路到城前,再搭公車到馬公販售。頂著刺骨寒風,撩過冰冷海水過海路的生活,直到動力漁船後才大幅改善。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林寶安
  • 創作者
    林寶安
  • 時間資訊
    採訪時間
    2016/08/09
  • 媒體類型
    手稿及手抄本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