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潘阿登

潘阿登(1896-1971),鯉魚潭村末代甲首潘阿敦阿委(潘定基)之孫,也是鯉魚潭巴宰族文化復振運動先驅——潘大和與潘大州的父親。潘阿登幼時曾在鯉魚潭教會漢學堂讀書,後來進入後里公學校就讀,畢業後短暫任職於製糖會社。大正7(1918)年開始,至台中、彰化等地的派出所擔任「巡查補」,直到大正十三(1924)年辭去「臺中州巡查」之職,結束其警察生涯。隔年(1925)初,擔任頂大安溪護岸工事現場監督一職,隨後改任帝國製糖會社喀哩農場的原料採收員。民國37(1948)年開始,授任苑裡農田水利會委員。其家族雖未當過鯉魚潭的保正,不過在村社內仍相當具有影響力,潘阿登同時也持有最多位於上城和下城之族人共業地股份。

基本資訊

  • 出生地點-縣市區
    苗栗縣
  • 出生地點-緯度
    24.3892633
  • 出生地點-經度
    120.769476
  • 生年月日/時期
    清朝光緒年間/臺灣的日治時期明治年間
  • 國籍
    臺灣
  •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 卒年地點-緯度
    null
  • 卒年地點-經度
    null
  • 卒年月日/時期
    民國/戰後時期
  • 性別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參考資料
    1. 張素玢,《苗栗縣鯉魚潭巴宰平埔族調查研究暨古文書彙編》,頁58-62,苗栗:苗栗縣文化局,2007。 2. 苗栗縣巴宰族群協會,2016,《番仔城記憶》。苗栗:苗栗縣巴宰族群協會。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eopl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eople.places_lat
    24.3892633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eople.places_lng
    120.769476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eople.places_type
    出生地點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