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漢人移民生活飲食文化

照片拍攝於民國95年(2006),這是板橋社區大學於瑞芳三貂嶺舉辦社區文史活動時,由村落居民準備的生活飲食。水餃、大麵炒、清炒時蔬高麗菜配上一罐辣椒醬,一桌屬於閒暇朋友到訪的簡單生活菜餚,道盡了台灣戰後以來台閩及中國北方的飲食文化融合。早期漢人移民多來自中國南方,以農田現有食材清炒大麵(閩南語)稱為【大麵炒】,加水煮成湯麵則成為【雜菜麵】,這是許多台灣閩南居民兒時的記憶。民國34年(1945)以後來自中國北方各省的移民移入,水餃、大餅等飲食滲入了民間飲食,多元的飲食文化成就民國60年代(1970年代)以來民眾的生活日常。或許在下一個世代,東南亞移民的飲食也將成餐桌上的自然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張蕙雯
  • 時間起
    2006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