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圖來自第十期《硓古石》季刊〈澎湖事情〉之翻譯文,譯者為魏廷朝。圖為民國30年(昭和16年,西元1941年)產業組合有關人士於澎湖神社前為慶祝「合作節」所拍攝的合照。澎湖廳轄區內住民因財力短缺,「產業組合」是重要的金融機關,設有7個組合。也就是說,每街庄有一個組合以上的設立,所處理的金額也逐年增加,對廳內產業的開發大有貢獻。當時的產業組合如下:馬公融通信用組合、澎湖共通信用組合、西嶼流通信用組合、湖西庄信用組合、望安庄信用組合、白沙庄信用組合、澎湖信用販賣組合等七種產業組合。
本圖來自第十期《硓古石》季刊〈澎湖事情〉之翻譯文,譯者為魏廷朝。圖為民國30年(昭和16年,西元1941年)產業組合有關人士於澎湖神社前為慶祝「合作節」所拍攝的合照。澎湖廳轄區內住民因財力短缺,「產業組合」是重要的金融機關,設有7個組合。也就是說,每街庄有一個組合以上的設立,所處理的金額也逐年增加,對廳內產業的開發大有貢獻。當時的產業組合如下:馬公融通信用組合、澎湖共通信用組合、西嶼流通信用組合、湖西庄信用組合、望安庄信用組合、白沙庄信用組合、澎湖信用販賣組合等七種產業組合。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