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于愷駿談結婚後的第一個年

「結婚後的第一個年,我們窮得很有況味。」住在桃園市八德區興豐路1217號的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八德榮譽國民之家的老榮民于愷駿說,由於妻舅的金援,讓他們小倆口得買家具、租房及應付過年期間的開銷。本以為能過一個好年,沒想到上街買醬油時遇到同事,插曲就此展開。他笑著說:「家裡當時準備了幾十個餃子,並從岳母家拿了塊年糕、1斤肉和幾樣菜,買了2斤米和1瓶酒。我就問他要不要到我家吃年夜飯。沒想到同事飯量大,把這些存糧都吃光了,妻子是悶在心裡口難開。」翌年,長子出生,他太太決定自己帶孩子。雖然少了份薪水,但是她給人洗衣服,還養雞養鴨,不僅保姆錢省了,房租也有了。豈料,民國54年(1965),因大陸來臺士官限齡與傷病退伍者逐年增加,兵員徵補不足,國防部乃實施「仁愛計畫」,補徵為訓補充兵遞服常備兵現役及甄選為及齡男子提前入營補充缺員,于愷駿也在名單之內,在新竹關東橋的第一訓練中心受訓。由於他不斷要求,加上能力被認可,以及同鄉長官幫忙,結訓後,他被分發到中和的中坑彈藥庫,而且「營內多是大陸來的老兵,對我的情況很是體諒,同意我把主、副食帶回家,讓我在伙食團吃飯不用錢,真的很感激他們。」于愷駿說。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于愷駿
  • 時間資訊
    採訪時間
    2019/04/24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聲音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1945~)
  • 地點
    錄製地點
    桃園市八德區興豐路1217號 (121.308308, 24.938643)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