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硓古石》季刊第3期〈澎湖共同丸船難事件訪問記——參與過當年救援行動的張有餘先生〉

《硓古石》季刊第3期〈澎湖共同丸船難事件訪問記——參與過當年救援行動的張有餘先生〉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硓古石》季刊第3期〈澎湖共同丸船難事件訪問記——參與過當年救援行動的張有餘先生〉

本圖來自《硓古石》季刊第三期〈澎湖共同丸船難事件訪問記〉一文,圖為參與過當年救援行動的張有餘先生。光復初期,有一艘名為「共同丸」的木造小客輪,長約8公尺,寬約2.5公尺,為雙層設計,上層設有駕駛艙、甲板與無棚平台,下層為乘客席。該船每日往返雞母塢與馬公兩趟。民國35年(1946)時,新年將至,當地居民紛紛搭上船,等著到馬公辦年貨、買新衣,然而該船卻不幸地因超載而造成翻覆,共計二十三人死亡。事件目擊者指出,翻船時聽到一聲尖叫,當周遭的釣客、雞母塢山頂上的日本救護兵發現船體翻覆時,皆急忙前往事發地點參與救援行動。救援事件中,有一位十九歲的青年也是乘客,善於游泳的他也積極地參與救援,卻慘遭滅頂。本研究訪談船難時同行之人,以及參與救援行動及事件目睹人,試圖釐清整起事件的始末。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人物與團體
建檔單位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撰寫者
呂育慈
創作者
顏文彬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6/06/01
媒體類型
照片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