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觀音亭「制字先師倉沮聖人神位」(一)

跟觀音亭「制字先師倉沮聖人神位」(一)有關的相片,共3張
跟觀音亭「制字先師倉沮聖人神位」(一)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觀音亭「制字先師倉沮聖人神位」(一)有關的相片,第2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觀音亭「制字先師倉沮聖人神位」(一)

無獨有偶,舊奎壁澳六村於陰曆3月28日「請聖賢公」,又稱「過爐日」,也有一塊類似牌位「制字先師倉沮聖帝仝神位」。湖東村原本與奎壁澳六村保有聯合迎王活動,但日治時期暫停。明治35年(1902)湖西設立公學校後,六村藉由勉勵學子念書應禮拜聖賢公,因此明治38年(1905)由湖東村倡議,另辦六村聯合請聖賢公過爐,六座宮廟初茲雕塑「制字先師倉沮聖帝仝神位」,訂於陰曆3月28日「請聖賢公」,又稱「過爐日」。 爾後,北寮村又另行製作一塊「制字先師倉頡聖帝仝位神」牌位祭祀,但仍參與此相迎聖賢公牌位活動。倉沮為倉頡與沮誦之合稱,中國上古神話人物,任黃帝史官,傳說倉頡發明文字,沮誦為其助手。劉知幾《史通》曰:「蓋史之建官,其來尚矣。昔軒轅氏受命,倉頡、沮誦實居其職。至於三代,其數漸繁。」《淮南子》:「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奉迎制字先師倉沮聖人神位,於清代、日治時代猶仍盛行於臺、澎。例如,彰化崇文社於大正6年(1917)10月重立倉沮二聖神位并舉行恭迎聖駕活動,參與活動者有井野邊支廳長、長井彰化公學校長代理鈴木敎諭、林茂才熾昌、吳茂才錦卿、徐茂才昇平等人。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其他
建檔單位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撰寫者
許玉河
創作者
許玉河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19/05/15
媒體類型
照片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