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清末日治初期媽宮班兵的伙館廟:四、銅山館(一)

清末日治初期媽宮班兵的伙館廟:四、銅山館(一)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清末日治初期媽宮班兵的伙館廟:四、銅山館(一)

本圖為銅山館正面舊照。康熙23年(1684年),清帝國於澎湖設水師協,軍士來自水師提標、南澳標、銅山標與閩安標水師整編而成。康熙60年(1721)臺灣發生朱一貴之亂之後,始定以內地水師營分兵丁輪班戍守,三年一換,以均勞逸,而兵制定焉。銅山營應撥班兵戰兵54名、守兵58名,撥換澎協左營操防戍守;銅山營撥戰兵10名、守兵13名,調防澎協右營操防戍守。乾隆47年(1782),銅山營戰兵128名,守兵149名,撥戍澎湖左營。銅山營戰兵52名,守兵102名撥戍澎湖右營。同治7年(1868),銅山營戰兵49名,守兵75名,撥戍澎湖左營;銅山營戰兵19名,守兵52名 ,換戍澎湖右營。銅山館起建於何時無可考,然從嘉慶24年(1819)<與周守備買東坑伙房厝契爐業明書>記載,澎湖水師協標左營中軍周萬清調補來澎,因乏署辦公,自行置買瓦庴併建蓋參座計大小貳拾間,又挖鑿水井壹口,及週圍墻壁,坐在澎湖協署傍箭道場後。嘉慶24年6月,周萬清奉調內地,乃將所存瓦庴貳拾間、水井壹口恭送銅山館關聖帝君,以為殿前香油資費。銅山館諸人乃回贈紋銀參佰貳拾兩作為周萬清程儀之費。由此觀之,周萬清清為銅山附近之人,銅山館也因此獲得龐大的不動產。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其他
建檔單位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撰寫者
許玉河
創作者
許玉河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19/06/06
媒體類型
照片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