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為民國105年(2016)7月6日《聯合報》B4版,一則由戴瑞芬撰寫,題為〈上海也有眷村 賣台灣豆漿燒餅 老闆大陸人 來台旅遊吃到很感動 原汁原味引進 人均消費40元人民幣起跳 已開7家 還要展店〉的新聞。
內文報導上海很多人衝著「桃園眷村」是臺灣人開的店,慕名而來,沒想到老闆和經營團隊卻是大陸人。為什麼叫「桃園眷村」?其經營團隊表示,因為出資經營的老闆到臺灣自由行,在桃園夜市咬到燒餅,差點就淚流滿面,因為「豆漿、油條是由大陸傳到臺灣,沒想到在臺灣才吃到最實在的味道。」就憑這莫名的感動 ,開了上海眷饗(桃園眷村)餐飲管理公司,也把桃園燒餅攤師傅請到上海掌廚,主打臺灣原汁原味。總經理聶豹說,「桃園眷村」強調的眷村文化是「守護、傳承」的精神,他認為眷村文化不限於一時一地,希望藉用眷村來表達「眷」戀兩岸情結,守護與傳承兩岸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