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係民國95年(2006)11月5日《中國時報》C3版,一則由楊宗灝撰寫,題為〈眷村文化節 還原動盪時代生活點滴〉的新聞。
文中報導2006桃園眷村文化節系列活動於11月4日在大溪蔣公行館正式揭幕,主辦單位邀請多位第一代軍中文藝創作耆老,如張拓蕪、張德中、丁文智、孫嘉君等舉行開鑼儀式,象徵薪火傳承。當時的桃園縣文化局局長謝小韞表示,早年竹籬笆內的生活形式是三十五省的結合體,經過幾十年的歲月洗禮,再多的族群社會問題都是庸人自擾。她也表示,從軍中創作到眷村文學,是老一輩文化工作者用文字深刻記錄動盪年代的承平寫照,尤其是遷臺後的生活形貌,更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主辦單位也表示,該年的桃園眷村文化節延續以人為本的特色,目的是為了喚醒下一代能更重視傳統文化。
大溪蔣公行館,即今總統蔣公紀念堂,地址是桃園市大溪區普濟路21-3號,中正公園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