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馬祖夏季食材─鮀(海蜇)

海蜇是常見的涼拌料理食材,閩將之稱為「鮀」, 除了經濟價值還有健康療效,含有多量碘質、營養豐富、零膽固醇。在馬祖,約在清明過後的五月天,隨著海水漸暖,海蜇就會隨著潮水來到。

對馬祖人來說,海蜇全身都具有經濟價值。首先,是腹部的血衣(薄膜),輕輕刮下後洗淨,和蛋與蔥花一同香煎,就是一道美味。再來,將海蜇背面的咖啡色外膜磨去後,以粗鹽和明礬細粉醃漬,上方壓以重物脫水,約7-10天就成為美味的海蜇皮。約10-15公斤的海蜇才能醃出一公斤的海蜇皮。

馬祖人食用海蜇皮,沾白醋或蝦油即可配飯吃,比起餐館中拌入香菜、小黃瓜的料理方式,有著更純粹的海味。

陳高志創作的《馬祖漁歌》中有一段提及海蜇,福州話原文為「八月食鮀復鯩 圓鮀白使明礬塕 小腸燉糟搵鮀 鯩乾配酒做保長公」,意思是「八月的海蜇和鯰魚品質佳,圓的海蜇必須加明礬,紅糟蒸豬小腸,肉汁做海蜇沾料,鯰魚乾好下酒,會讓人飲過量」。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2018)。107年連江縣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發展整合協作平臺計畫(頁84)。連江縣:連江縣政府文化處。
  • 撰寫者
    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 創作者
    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拍攝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8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