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美,出生於宜蘭縣羅東鎮,為我國無形文化資產「纏花工藝(春仔花)」技藝保存者。
早年任職於台北市的古董店時,她偶然見到同事手製之紅百合春仔花,做工精細,透露出一股深遂的文化意涵,大受感動之際,她連忙詢問同事這項技藝從何習得,同事告知是謝陳愛玉所授,陳惠美遂向愛玉阿嬤學習手藝,自此踏上台灣春仔花的傳承之路。
愛玉阿嬤對陳惠美傾囊相授,阿嬤離世後,陳惠美對於愛玉阿嬤的承諾,始終心心念念,在惠美老師全心推廣下,春仔花日漸為人所知,這項技藝的美也映入更多人的眼簾。
2010年陳惠美老師獲得了第一張由宜蘭縣政府登錄公告纏花工藝(春仔花)為宜蘭縣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類的證書。2012年受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選拔為「臺灣工藝之家」,地址設在宜蘭縣五結鄉自強東路128號。2019年文化部登錄「纏花」為國家無形文化資產重要傳統工藝及認定保存者,是宜蘭縣第一位獲得此項殊榮的藝師。為避免這項傳統手藝失傳,陳惠美老師致力於教學、傳承,數十年如一日,除了開班授課外,在2016年、2019分別出版春仔花細工、纏花工藝傳承經典兩本書,透過中英對照,作為纏花工藝的指南。另外,更推出春仔花師資認證機制,將纏花技術訂立成15項指標,具備12項才能通過。傳統思維要堅持,但胎體可以求新求變,陳惠美老師始終秉持一套心法,融合閩客風格,讓春仔花更加時尚,近年更被選為蔡英文總統出訪中南美洲,致贈友邦總統夫人的禮物,「文化的東西就是代表國家,是獨一無二的。」陳惠美老師如是說。
圖片著作權利註記:陳惠美提供(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閱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