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有麟老師,1931(昭和6)年出生於羅東紅瓦厝,就讀明治國民學校高等科(現羅東國小)時,在自家倉庫無意間發現堂兄的小型捕蟲網,遂開始了捕捉昆蟲的人生。當時書籍並不普及,為了追求學問,他時常到附近村莊請教同好。1955年,廖老師任教於寒溪國小後。生活與事業穩定後,他投注更多時間於蝴蝶生態研究,將採集記錄以及各式相關圖片彙整製作成教材,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引發孩子們對於大自然的興趣。在不斷地研讀新知,並和其他老師交流切磋下,廖有麟老師於1969年榮獲「臺灣省自然科學教學方法優良教師」。1977年,更代表大進國小參加教具製作比賽,以「長尾水青蛾與蛇頭蛾的飼養觀察」為題得獎。
1996年,省立博物館(現今國立台灣博物館)欲在各縣市成立「自然史教育館」,羅東國中因校地以及周邊環境適合,時任校長蔣錫勳前來拜訪廖老師,老師便將自己收集的300箱700多種標本捐贈出去。
廖老師2016年離世前曾說過,希望能夠繼續研究人工採卵繁殖,避免稀有蝶類絕種,也盼建造一座屬於臺灣寬尾鳳蝶的專屬園區,更期待在不久的將來,臺灣寬尾鳳蝶與大陸寬尾鳳蝶能經人工交配、採卵──這是他一生最大的夢想。這些未竟的夢,有待後人承繼,繼續向前。
圖片著作權利註記:宜蘭縣自然史教育館提供(採CC BY-NC 3.0 TW+方式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