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葉,出生於花蓮縣光復鄉,後入籍宜蘭,1965年生,本名羅元輔,筆名羅葉。畢業於臺灣大學社會學系。 就讀大學期間,曾參與學運並創辦《自由之愛》地下刊物,其創刊辭、同名詩作《自由之愛》揭示了羅葉對社會正義的堅持與追求。曾任《新新聞》周刊記者、編輯,《自立晚報》政治組核稿員,紐約《明報》駐臺資深編輯,永和、宜蘭社區大學講師、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中小學教師,2010年病逝於宜蘭縣羅東鎮。 羅葉早期多創作新詩,而後也創作小說及散文。新詩的風格多為生命的體悟、社會議題等較為冷硬的題材。而小說、散文偏近於自傳式的回顧風格。多以詼諧戲謔的筆法追憶自身童年及青年的過往。年輕時自稱「壞學生」,一來醉心於創作,對一般讀書思想展現叛逆狂浪一面的意思,二來也有曾敢於戒嚴時期參加學運創辦地下刊物。與當時政府作對的「壞」的意涵。 羅葉是文學獎的常客,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臺灣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等獎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