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南門福德廟

南門福德廟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0

南門福德廟位於頭城老街南段街底,和北門福德祠一樣,在同治2年(1862)左右興建而成。當時,兩間廟宇之所以對著街心而建,且因居民希望土地公能守住整條和平街的財富,於是形成「街頭街尾土地公」的空間結構。因此,藉由兩間廟宇之間的距離,可大致推測清治時期和平街的商業規模。而在明治40年(1907),本廟重建,1975年,更二次重建為鋼筋水泥結構,並貼上磁磚,成為今日的廟貌。   有趣的是,雖然兩間土地公廟建立時間相近,相去亦不遠,信眾卻明顯區分開來──城南里的居民不大會去北門福德祠,反之亦然。倒是有個失誤,連結起兩間廟宇──根據地方耆老所言,南門的土地公曾被邀請至其他廟宇作客,但廟會結束後,神尊卻被送回北門福德祠,土地公就這樣客居鄰居家裡,直至30多年之後才被發現,鎮民遂藉由「千龜來潮」活動,讓土地公回娘家。從此,該尊土地公一年待在北門,一年待在南門,年年守護著頭城人。 參考資料: 1.游謙、施芳瓏(2003)。宜蘭縣民間信仰。宜蘭縣:宜蘭縣政府。 2.陳進傳、林雅玲、游錫財等(2014)。宜蘭縣頭城鎮寺廟文物普查計畫。蘭陽博物館委託之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宜蘭縣:蘭陽博物館。 (節錄)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宜蘭縣頭城鎮城南里和平街44號旁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4.8557909
所在地-經度
121.823004
是否開放
參考資料
張峻浩提供照片
撰寫者
黃有卿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