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陳文彥談改建後的眷村生活:竹籬笆的記憶與保存-眷村文化之搶救與保留

民國95年(2006)年底,國防部資料顯示桃園縣仍有15座眷村尚未拆除,包括:龜山建國一村、蘆竹建國二村、建國四村、建國五村、建國六村、建國十九村、慈恩一村、大園建國八村、建國十村、建國十一村、建國十二村、建國十六村、建國十七村、桃園建國十八村、凌雲二村。如今這些村子大多已不復存在,面對眷村的改建,曾住在眷村的李子文坦然接受,他認為這是社會的趨勢。民國56年(1967)搬入埔心四維新村的陳文彥,因眷村拆遷搬入光華國宅,生活步調有了新的改變,他這麼說:「以前在舊眷村,推開門,走出去就是馬路,三五好友吃吃飯喝喝茶打打牌,招手吆喝一聲隨時有人,現在好像被關進籠子裡,樓層間的互動變少,為了怕遭小偷,門也經常關著,沒有眷村的味道了。」陳文彥表示,眷村改建有好有壞,過去在老房子,居住空間小,家具甚至不能買整套,只能買小一點,或是半套的家具。小孩長大成家,必須得搬出去住,因為房子太小,挪不出空間來。過年孩子帶孫子回家,常因房間不夠,經常有人要睡客廳。陳文彥高興的說:「從年輕到老,住慣了舊眷村,看著孩子一天天在擁擠的房子長大,以為一輩子就這樣了,沒想到老了,能住進這麼高級的國宅。」如今,陳文彥住在國宅的11樓,雖然剛開始時不太適應上下樓梯,但他每天最愛從寢室向外眺望,欣賞映入眼簾的美景,成了他人生一大樂事。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胡朝欽-
  • 創作者
    鄧榮坤 、邱傑(陳文彥)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7/05/15
  • ISBN
    978-986-00-9337-7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194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