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眷村文化的特質:竹籬笆的記憶與保存-眷村文化之搶救與保留

桃園縣位於臺北之鄰,是重要軍事設施的密集地,也是保衛首都的重兵聚集處,因此,桃園的眷村發展出迥異其它縣市的文化現象。 時任桃園縣長朱立倫在〈名人話眷村〉中表示,對眷村中成長的人來說,童年比別人豐富多彩,更充滿數不盡的回憶。例如:熟悉的麻將聲、眷村媽媽扯著嗓門喊孩子的聲音、長輩們下棋子的身影等,皆令人難以忘懷。 從小在桃園八德陸光四村長大的朱立倫說道:「村子附近,印象中有些荒涼,記憶最深刻的是假日時,能拿著長長的竹竿抓蟬;到田邊烤地瓜;抓蝌蚪、泥鰍等。」這些都是屬於眷村二代共同的童年記憶,對於在精忠三村成長的周淑禎來說,眷村是多種文化融合下的產物,她說:「你很難想像,眾多不同省分的人,住在同一個村落裡,由於語言、風俗習慣、飲食等的差異,與早期臺灣單純的村落比起來,顯得還真是特異。」桃園縣政府文化局承辦眷村文化保存業務的黃馨德下了註解,認為眷村及居民生活所形成的文化,不僅成為臺灣歷史及文化中的一部分,更是具體而微的多元族群、文化的縮影。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胡朝欽-
  • 創作者
    鄧榮坤 、邱傑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7/05/15
  • ISBN
    978-986-00-9337-7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194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