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五營兵將

五營兵將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漢人兵將信仰由來已久,民間認為神政體系的組織結構和人間是相似的,既然人世間的皇帝大官們有兵將可以使換,神明當然也應該有『兵將』可供差遣,故兵將信仰便孕育而生。早期只有較高位階神祇才有兵將可供使喚,但隨著信仰的演進,如今大部分的廟宇都有五營兵將的安置;但隨著都市化的腳步,兵將的崗哨多數已被裁撤,大部份的廟宇只在廟前或廟裡插上五色旗幟代表。不過在某些較傳統或偏僻小鎮,例如宜蘭縣蘇澳鎮毗鄰的嶺腳永安宮、港口永安廟及功勞埔定安宮,至今仍用稻草紮「五營兵將」,以庄頭或庄廟為中心,再依五行顏色青白紅黑黃,分別代表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而設「兵營」。這些神兵神將猶如地方的防衛部隊,除了必須鎮守主帥的管轄區域外,更擔負著保村護民,鎮邪避煞的重要使命。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撰寫者
莊文生;鐘碧娟;謝淑娟
創作者
不詳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年代不明
媒體類型
照片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