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于愷駿談進入警界服務的機緣

說起到臺灣省政府警務處工作的機緣,住在桃園市八德區興豐路1217號的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八德榮譽國民之家的老榮民于愷駿直說:「真的是遇到貴人。」他原來在振東染織廠當技工,惟機器老舊,每每修得昏天地暗,深感體力不支,想另尋出路。同村長輩于邦禮便推薦他到警務處,由於沒有高中學歷,僅能以工代職,雖然薪水不多,但工時不長,還有眷糧補給。民國59年(1970),臺北航空站成立臺灣航空警察所,榮升的安全室某股長耳聞于愷駿認真、負責,便帶他到松山機場。航警待遇好,生活安穩許多,他亦開始自修,參加普通檢定考試。他回憶道:「當時大兒子在中國市政專科學校唸書,我想讓他早日熟悉公務員考試的場景,就帶著他一同來考試,監考人員發現,給了我很多建議,最後,全數科別及格,很是感謝他。」他也到李辰冬的復興國學院進修,在小說研究班中受到作家司馬中原的薰陶,開始投稿《臺灣日報》、《中華日報》、《中央日報》、《青年戰士報》。于愷駿笑說:「那時候我一直投稿,成為警察機關裡小有名氣的作家。」加上他的文書經驗豐富,也有編輯經驗,民國81年(1992),便被邀擔任內政部警政署的《警光雜誌》主編,讓他備感光榮。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于愷駿
  • 時間資訊
    採訪時間
    2019/04/24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聲音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194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