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兄鳳池,居觀音山,勤學、能詩。余見時,已長我二十餘年。及出仕,未通音問。今回里,知其作古。於家中敗簏,檢出詩稿一冊、紫雪齋談餘筆記各種,不知出自何人之手?問季弟,則曰:十餘年前鳳池託寄正者,久而忘之。適祭掃至觀音山,攜之舟中繙閱,藉以訪其後人還之而不果。余偶感風寒,匆匆登岸,又失其半;次日族眾仍坐前舟,僕人拾獲送還。心血所存,其有憑焉者乎!
族兄鳳池,居觀音山,勤學、能詩。余見時,已長我二十餘年。及出仕,未通音問。今回里,知其作古。於家中敗簏,檢出詩稿一冊、紫雪齋談餘筆記各種,不知出自何人之手?問季弟,則曰:十餘年前鳳池託寄正者,久而忘之。適祭掃至觀音山,攜之舟中繙閱,藉以訪其後人還之而不果。余偶感風寒,匆匆登岸,又失其半;次日族眾仍坐前舟,僕人拾獲送還。心血所存,其有憑焉者乎!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