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巴拉告_形式簡介:解說型Palakaw

巴拉告_形式簡介:解說型Palakaw


為了因應各種水域地形,Palakaw因地制宜而有多種形式,如「初始型」、「溪流石砌型」、「溪流土堤型」、「溪岸挖掘型」及「旱地型」等。



Palakaw(巴拉告)的基本架構為「水平多層架構」,創造三層不同的微棲地提供不同的水中動物棲息,由下而上分別為「圓筒層」、「樹枝層」與「覆蓋層」。底部的「圓筒層」設計給習慣棲息在洞穴的鰻、鯰等魚種;中間的「樹枝層」易滋生藻類,扮演「生產者」的角色,吸引小魚及蝦、蟹、螺和水棲昆蟲;上層的「覆蓋層」則吸引鯉、鯽等較大型魚類,而這些棲息於表層的魚才是馬太鞍人想要捕捉的目標。為了利於觀察,拉藍的「解說型Palakaw」有的省去覆蓋層,而為了使木竹穩固地沉浸在水裡,拉藍利用大石來鎮壓。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行人股份有限公司
  • 創作者
    王威智
  • 時間資訊
    入庫日期
    2019/11/12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