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東關山大圳五雷鎮水碑及泰山石敢當

臺東關山大圳五雷鎮水碑及泰山石敢當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臺東關山大圳五雷鎮水碑及泰山石敢當

清朝末期,最早到關山開墾的移民,引卑南溪水開設里壠圳;因里壠圳的位置,恰好是移民與原住民發生衝突的地帶,因此里壠圳於兩年後被棄置不用。日治大正年間,日人接管里壠圳,大正12年(1923)成立里壠公共埤圳,因卑南溪上遊的新武呂溪經常氾濫,無法開拓墾地,日人遂設置1、2號堤坊,以防止溪水暴漲;唯居民仍感擔憂,於是向神明祈求庇佑,擇良辰吉時,祭山川,求靈石,請道士在符上寫了五個雷字,居民將其刻在靈石上,再將石碑立於新武路驛東方50公尺處溪岸,稱為「五雷鎮水碑」。民國62年 (1973) 娜拉颱風來襲,4號堤坊被沖毀,村民再次向神請益,並向豐泉代天府五府千歲求符籙,同時找一塊靈石,做為泰山石敢當。翌年端午,將石敢當和五雷鎮水碑一起設置於海端2號堤坊。五雷鎮水碑和泰山石敢當,於民國93年(2004)被登錄為歷史建築。每逢媽祖生日,北庄、西庄、日新、東明、忠慶社區的居民,都會前來祭拜。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台東縣政府文化處
所在地-地址
臺東縣關山鎮德高里北庄海端2號堤坊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3.113979
所在地-經度
121.180642
是否開放
相關人物
陳阿坤;徐永富
現況
保存良好
資料來源
ISBN 978-986-05-0314-2:片羽永恆:臺東縣文化資產老照片集(2016,原鄉興業企劃小組撰稿,臺東縣政府,臺東縣政府),頁30-31。
時間分期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大正年間/民國戰後時期
撰寫者
高翊寧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